进入冬季,呼吸道感染性疾病进入高发季。时下,不少“网红处方”在社交媒体上流传。比如治疗支原体肺炎的所谓“网红三件套”,治疗流感的奥司他韦、速福达等,都在网上卖得很火。一些心焦的家长发现孩子出现呼吸道症状后,往往掏出手机搜索攻略,然后照着“网红处方”在网上买药。有网络平台数据显示,呼吸道感染用药整体需求量持续攀升,尤以奥司他韦销量增长明显。(1月17日《文汇报》)
处方“网红化”,是近两年出现并逐渐流行的一种趋势。比如防疫套装、新冠感染治疗路线图、成人使用美林攻略、“阿奇霉素+布洛芬+愈酚甲麻那敏”用药套餐、抗病毒套餐等“抢药攻略”“用药宝典”先后出现,并广受追捧。民众按图索骥抢购药品,其中很多药品属于严格管控的处方药。似乎有一些看不见的手,在根据社会热点搭配处方,然后将之催热标红。
在凡事皆可成“网红”的当下,在一些人看来,处方“网红化”似乎不足为奇。大量患者短时间内染病,医院部分科室人满为患,自我诊疗不仅可让患者免受长时间候诊之苦,而且可为医院减轻压力。因此难免有人认为,“网红处方”有其存在的意义。更何况肺炎支原体感染就使用抗支原体的抗生素,病毒感染就使用抗病毒药品,两者混合感染就一起搭配使用,也似乎符合医学原理。
但民众必须清醒地认识到,“网红处方”的出现隐藏着巨大的风险。药品既有治疗作用,更有毒副作用。处方药之所以比非处方药管理更严,是因为处方药的治疗效果与毒副作用都不好把控,即使是医生,在选择处方药前也要三思,在使用过程中还要严密观察,一旦发现比较严重的不良反应,应迅速采取更换药品或停药等方式应对。药品有适应证和禁忌证,用药要个性化,使用处方药也搞一刀切,一定有人会深受其伤,甚至付出惨痛的代价。
“网红”作为一种社会风潮,不应该渗透到医学专业领域。让“网红”归“网红”,医学归医学;将防治疾病的民间策略控制在非医疗层面,把处方权交还给医生;不因部分处方药太抢手,就盖上“网红印章”搭配销售,更不因别人违规抢购处方药,就跟风追捧“网红处方”……如此才能划清红线、坚守底线,避免呼吸道疾病多发之后,处方药危害接踵而至。
处方“网红化”趋势,应引起社会高度重视。对制造“网红处方”的幕后黑手和违法销售处方药的行为,应发现一起查处一起。对盲目跟风的普通民众,则应强化药品知识的宣传引导,并为他们提供更优质便捷的诊疗服务,让他们有条件和觉悟远离“网红处方”。如此,才能防范处方“网红化”形成长期趋势,捍卫医疗专业性和严肃性,保护民众生命健康。